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贝克为代表创立的认知行为治疗,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他们认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宇宙,而每一个抑郁者的内心都有着更为丰富的声音,这些声音蕴含着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思维方式,正是这些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和世界的感受。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张迎黎
一位大学生描述他的抑郁状态时写道:每一次情绪抑郁时,都有一种天崩地裂般的感觉,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一文不值,我的一切成绩都是运气使然,而非真正实力体现。我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做,只是会呼吸的尸体,我对父母和家人有深深的愧疚感。失眠常常折磨着我,睡着片刻也总是有噩梦相伴。这种痛苦让我想到了自杀,想就此解脱。
大多数抑郁者的内心都有这样的独白,他们承受着情绪低落、消沉、绝望、不能做事情的痛苦。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情绪的背后是无声的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失去了价值感,认为自己微不足道。他们没有信心做事,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沉浸在自我苛责和自我打击之中。
认知疗法认为,抑郁情绪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当一个人陷入自我打击,并对这种自我评价信以为真时,就会陷入消极情绪的深渊,并不断自我强化,就像掉进了心灵的黑洞,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看法觉得了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就好像面对半杯水,看到水的人可能会更多地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而那些总是看到缺陷、不足的人,可能会抱怨水太少了。抑郁患者会把这种思维模式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让消极的情绪弥漫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抑郁症患者典型的思维方式有黑白思维、过度概括、精神过滤、贬损积极的东西、应该论、夸大与缩小、错误地贴标签、归己化等。比如,“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真笨,我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教育不好就是父母的责任”;“他没有给我买生日礼物,他肯定不再爱我了”;“要想学习好,写作业是就必须全身投入,不应该有杂念”……这类内心语言都是歪曲认知的具体表现。
很多人劝说情绪不好的人“想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抑郁的人并非“想不开”,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能“想开些”。抑郁的人已经完全被自己头脑中对事件的解释所控制,他们把一次失利解释为完全的失败和无能,把没有获得某个人的喜欢解释为不再有幸福。认知治疗是一种通过学习具体的行为来调整和改变歪曲认知的治疗方法,通过可以操作的方法来识别导致内心抑郁的歪曲认知,克服完美主义,战胜内疚,在看似平庸中重新找到成功感和价值感,在一步步的努力中改变认知,扫除抑郁,重塑希望和信心。这种认知状态的改变是药物无法达到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优势。
认知行为治疗关键技术之一是认知重建,让来访者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典型认知模式,帮助来访者用合理的认知取代不合理的认知。同时结合每日活动时间表、抵抗拖延清单、不良想法的日常记录、检验负性思维、认知三栏技术(或五栏技术)等等,临床心理学家结合来访者最典型的表现为他们量身打造合适的治疗技术。例如,对于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一再拖延的人,运用时间活动表的技术,在小目标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力和价值,并逐渐建立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方式。很多抑郁症患者在学会这些技术后都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的情绪就好比是收音机没有调到合适的频道,不能接收优美的音乐。认知疗法技术是针对情绪调节的短程、快速的技术,这些技术是调整心理认知频道的方法,能够使抑郁者准确地接收到欢快的声音。
虽然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严重迟滞或激越的、有自杀危险、有自伤自残行为的急性期患者,药物治疗和躯体治疗通常是治疗第一手段。而对于轻性患者或对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首选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