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心理百科 > 抑郁症
抑郁症治疗方法——认知疗法

认知治疗是心理咨询师为抑郁症治疗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效果肯定。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帮助病人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概念,纠正其认知偏差或不恰当的思考方法,使得病人在症状和行为方面得到改善。


认知行为治疗学家说:心理的紊乱,总是以对现实歪曲理解为基础,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判断现实与推测未来,就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所以,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是重返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只有健康的心理,导致健康的行为,才有幸福的人道的生活,生命才能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辉。


认知治疗以Beck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其三条基本原理:


第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第二、认知和情感行为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第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缓解。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假设。以特定的形式贮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由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性失调态度。


功能性失调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2) 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就不会幸福”。


(3) 完美主义,如:“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就很难高兴起来。”


(4) 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


(5) 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


(6) 依赖性,如“假设你没有人可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


(7) 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于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


(8) 认知哲学,如:“你的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


贝克总结为三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等)。


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激活,一旦假设被激活,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导致情绪障碍的症状,情绪障碍的发展,又使负性自动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形成恶性循环。不同的心理障碍中,负性自动想法有不同的主题或特殊的认知内容。


贝克在考察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改变和纠正不良认知,情绪障碍就会好转和消失。负性自动想法有以下特点:


(1) 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2) 它的内容是消极的,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3) 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点,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4) 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出来的。


(5) 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6) 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7) 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应注意有两点不要误解:


第一、 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曲解和我们正常人的情况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他们认知曲解的程度更大,认识这一点对形成医患之间平等协作关系是重要的。


第二、 认知作为情绪反应的中介,这一点不应理解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仅仅是负性想法所引起,这些情绪障碍应看成是生物、发育、心理、社会的素质性和诱发性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认知因素在发生情绪障碍时起着激发、增强和维持情绪障碍症状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干预成了治疗的关键。


贝克在考察了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当病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那么,改变认知的过程随之开始,新的比较现实的积极认知将取代原先的不良认知,病人的情绪将相应好转,态度与行为将有显著变化。因此,帮助病人认识这些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贝克将负性自动想法中蕴含的逻辑错误归纳为十种认知曲解类型:


(1)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一个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就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2) 任意推断。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也可称为“主观臆测”。例如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的气了?”实际上,他的同事心中有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3) 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如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谢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会和自己交往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


(4) 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系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破了一个碗,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 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了,认为别人要把自己看成无用的人,而做成一件事时,又说是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 个性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事务未能照顾好朋友的健康,为此内疚悔恨。


(7) 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如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两道题,于是对这两道题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学校可能会要她退学。事实上,她考试成绩优秀。由于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倾向于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8) 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如:“我觉得象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感到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一定不可能解决”,“我有内疚感,说明我一定做不了什么不好的事”。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性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情绪不良而不能自拔。


(9) “应该”倾向,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这意味着病人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个标准,就会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如果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很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 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这样贪吃,丑陋可恨,简直象一头猪”,“我的神经天生脆弱,不堪一击”。这是把人的某些行为失误和对人的整体评价混同起来了。须知,“人不等于人的错误”。


这十种认知曲解较多见,但不是全部。几种类型的认知曲解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识别认知错误以后,治疗医生同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或验证患者的想法正确与否,这是治疗的核心,非此不足以改变患者的认知。贝克称之为“协同性检验”。让患者亲身体验到认知失真,对患者认知改变的作用远胜于一般的说服和解释。


如我国古代“杯弓蛇影”的故事生动说明了认知曲解可以导致心理疾病,而一旦领悟了认知失真,病情将迅速好转。晋朝名士乐广的一个朋友到他家做客,饮酒时在酒杯中隐隐约约地看到好象有一条小蛇在蠕动,碍于情面,他的朋友迟疑了一下喝了这杯酒,回家后却一病数月不起。乐广上其家探视,询问其病缘由良久,他的朋友才说出起病原因:“前次到你家赴宴,突见酒杯有一蛇在蠕动,犹豫再三,端起酒杯喝下酒,谁知此后肚子一直不舒服,总觉得那条蛇还在腹中爬动,越想越怕,至今不愈”。乐广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苦思良久,在客人坐的位置上坐下,倒了一杯酒,竟也在酒杯中见一蛇影,猛抬头见墙上挂了一张蛇形弓,遂恍然大悟。于是,乐广坚邀他的朋友再次上门,请他仍坐原位,面前置一酒杯,倒酒后其友急呼又见小蛇,乐广取下墙上蛇形弓,笑问小蛇还在否?其友再看杯中已无无蛇影,乃知是弓的影子,才豁然开朗,舒眉展笑,其病不治自愈。


乐广并没有急于向他的朋友进行解释、说服,而是让事实对其想法进行检验,使对方亲身体会到其信念的错误,最后到达了豁然开朗,疾病自愈的效果。


检验负性自动想法的方法有两种:


一为言语盘问法(苏格拉底式诘问)通过系统而且敏锐的盘诘引导患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向患者提问包括:(1)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2)有无不支持甚至相反的证据?(3)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可能性或其他不同的想法?(4)这样想有什么有利与不利之处?(5)这样想在逻辑上有无错误。通过提问促使病人思考,帮助病人发现自己的认知曲解和逻辑错误,随着认知改变的过程开始,情绪也跟着好转。


另一种检验负性自动想法是行为实验法。做法上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需要检验的想法,回顾支持与反对的证据,然后共同设计一种行为作业,鼓励患者实施,以检验其负性自动想法的真实性。


贝克认为负性自动想法是深层的功能失调的认知假设派生的。由于每个人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认知方式,它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对新信息的理解。抑郁症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的认知结构,使他们倾向于过多地采取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构成了抑郁的易患倾向。这种假设一旦被激活,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因此,识别和检验负性自动想法只是认知心理治疗的一半,虽然打破恶性循环,促进了情绪好转,但如不认识和改变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那么还不能预防抑郁复发的危险。

联系人:谭力
手机:13504831747
地址:牡丹江市西牡丹街56号邮政路2号
E-mail: Tl827@163.com
电话:0453-6251747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谭力心理学校 黑ICP备17007170号-1 牡公网安备231000380005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