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案例分析
一例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

成长经历自述:

童年的生活想起来就像是一部电影。在我出生之前,父母已经由于工作原因来到了武汉,不久后便生下了我。听妈妈说我生下来才三斤多。当得知我是女孩后,反应最大的当属奶奶,她甚至还要求妈妈把我送人,因为她不喜欢女孩。虽然我生下来才三斤多,但身体还蛮不错的,也没让爸妈操心。转眼我三岁了,父母也开始做生意,虽然他们也没什么时间管我,可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其实,那时家里条件也很差,不过凡是我喜欢的,爸爸都会满足我,那时我就是家里的公主。

四岁那年我可爱的弟弟出生了,因为要照顾弟弟,父母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妈妈说我小时候很懂事,像个小大人,有时候看到我可怜的样子,泪水就在她眼眶打转。

我六岁那年因为要上学,妈妈就把我送回了老家,于是我就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和奶奶在一起生活。

没想到这竟然是噩梦的开始。

奶奶在村里是个很封建的人,和她生活在一起就要遵守很多规矩。就拿吃饭来说吧,女孩上桌吃饭必须坐下方,必须细嚼慢咽,使用筷子必须方法正确,必须长辈先动筷子,夹菜不能乱翻,不能夹过桥菜,吃饭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有饭粒掉在桌上……如果她心情不好的话,对我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慢慢地,我知道奶奶不好伺候,我告诉自己要乖,要听话,这也是妈妈一直叮嘱我的。后来奶奶的行为越来越不可理喻,那时我真的很想妈妈,很想回到妈妈的身边,我期盼妈妈的电话,好不容易接到妈妈的电话,听到的却是妈妈的数落。我一边听着一边擦着眼泪,暗自告诫自己不要让妈妈担心,要懂事……


渐渐地,奶奶的行为越来越让我恐惧,她常常会无缘无故打我一顿,我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如果有人问起,我也不敢说出来,其实我也试着告诉我的姑姑、叔叔,但没有用,没有人能够帮我。

那时,我常常在被窝里幻想着总有一天我们一家人会在一起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很幸福。但在现实中,我只能躲在被窝里哭,觉得自己很可怜,和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恨”住进了我幼小的心房——我恨奶奶这样对我,恨周边的邻居老是拿我开玩笑,更恨父母这么狠心。

在我九岁那年,妈妈把弟弟送了回来。弟弟皮肤白净,胖嘟嘟的喜欢笑,蛮可爱的。

弟弟回来后,奶奶当然是很喜欢他,我在家里就更没有位置了。每次我和弟弟打闹,如果有争执,错的人一定就是我,接着是家法伺候,每次我去背黑锅时都蛮讨厌弟弟。当然,弟弟有时候也免不了奶奶的家法,可他总是很调皮,嬉皮笑脸地就逃过了,我觉得自己挺笨的,每次和奶奶对着干,最后受伤的总是我。

我真的被打怕了,放学后我喜欢到山上去玩,其实我是不想听到奶奶的声音,也不想看到她。很多她安排的事,我也不想做,但为了不挨打,我还是会把衣服洗掉,把饭煮好。但结果仍然逃不过她的魔掌。

十一岁那年,我真的很绝望——面对不管我的妈妈、恶魔奶奶、让我挨打的弟弟、还有周围人的嘲笑,我觉得无助,仅存的一点点希望,也不能让我继续支撑下去。于是我偷偷拿了奶奶杀虫的农药,想用死来解决这一切。但在真的吞药粉的那一刻,我哭得很伤心,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死,我想我的妈妈,如果死了我想象中美好的生活永远也不会到来了。也许是老天在可怜我吧,第二天我睁开双眼又看到了这个世界。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那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过轻生的行为,因为我不甘心就这样死掉。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初二,和妈妈商量了之后,我执意要搬出来住在叔叔家的空屋,和弟弟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屋子和奶奶的家相隔仅两百米,但我也觉得解脱了。那时我还很小,但胆小的我要在弟弟面前表现得勇敢,弟弟做错事时我就是大人,弟弟想妈妈时我却很坚强……周围的人也都会议论纷纷,有看笑话的,有指责我们的,更多的是同情我们的。但那时我却在回避这一切,讨厌周围人可怜我们的样子。

十六岁那年我故意到了离家远些的城市上学。在学校的那几年我过得也是昏昏沉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仍然是个胆小、自卑的女孩。喜欢同桌那个男孩两年,就暗恋他两年,最后也没个结果。在朋友中我也总是在隐藏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

进入社会后,我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充满恐惧。觉得自己童年比别人糟糕,觉得自己长得没有堂妹漂亮,并且自己也没有弟弟聪明,不讨人喜欢。平日里除了工作,其余时间我就在思考:怎么做才能丢掉这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自己?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活泼?怎么做才不会让别人觉得我笨?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怎么做才会让周围的人都喜欢我?……这些成了我的追求。但那时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亦乐乎,我已经失去了自我,做好了是应该的,没做好就印证了奶奶苛责我的话。“没有任何借口”成了我的座右铭。

在和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扮演“好人”的角色,后来我当了店长,就更累了,更怀疑自己。我很羡慕别人会表现,无意识中还会模仿别人。在工作上我表现得也很死板,很焦虑,很担心,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里。当别人在一起聊得火热的时候,我很想加入却不知道怎么做,就算加入了也觉得自己很假。结果我就这样矛盾着,焦虑着,敏感着,别人说点什么就好像是和我有关似的,做每一件事情我都会想该怎样做才不会糟糕?做了之后,我又觉得做得不够好,就算做好了我也会想这是假的。其实这样我很痛苦,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遇到了我可爱的老公,和他的相处我也是小心翼翼的,一面沉浸在感动和幸福中,一面又在怀疑这一切的真实性。明明摆在眼前的幸福却让我体会不到快乐,虽然我一直渴望幸福,也渴望幸福的家庭,当拥有这一切后,我又开始怀疑这一切是假的,是不真实的,很害怕自己做得不好会失去这一切,并且也担心他们是否真的爱我这个人。所以,我不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害怕得罪人,变得过于善良。

自我分析:

小时候只有奶奶在照顾我,她就是我最亲的人。所以我一定在乎她对我的态度,渴望得到奶奶的爱,但奶奶的“爱”却让我恐惧。在奶奶身边的时候,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让我很无助,让我整个童年一直过得小心翼翼。在成长过程中我看不到自己好的地方,总是贬低自己,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比较。虽然奶奶不喜欢女孩,但堂妹偶尔来一次,奶奶也会很喜欢,所以我更加确定一切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不好。长大后,我总是希望身边每一个人都喜欢我,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像奶奶说的那么坏。其实,这样就人为地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狭小的圈子,按照自我保护的方式去生活。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多小的事情,都要让自己做好,就算真的做好了,我也总能找到比自己做得更好的人,下一次还要逼着自己做得更好……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别人发现我很笨。但越是这样做,我越是感觉紧张。

这段时间我在做事的时候,就一直在告诉自己:没做好,也没有什么,不要因为没有做好就把自己打倒。当有人在我身边的时候,有时我也会突然变得紧张,不知道说什么,我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又在苛责自己。其实,这时我都感到这个“可怜的女孩”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苛责。本来遇到不讲理的奶奶,自己还这样对待自己,太不公平了。

现在,经过心理咨询,我对自己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周围一切的看法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虽然我现在还没彻底地走出抑郁,但尽管前景不容乐观,仍不放弃努力。过去在痛苦中挣扎,绝望中坚持,恐惧中沮丧……这些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过程。但不管怎样,我知道,我需要慢慢地学会来爱自己!

我的分析与建议:

从该患者的成长经历与自我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因为过去创伤性的经历,她才没有很好地接纳真实的自己。在她的眼中,真实的自己是不可爱的,失败的,不被人接纳的。进而她才在内心当中构造出一个理想化的自我,以期待达到理想中的自我以博得他人的肯定。所以她在做事的时候,才会不断地逼迫自己做到完美。她的自卑是因为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自我,但世上本没有她所幻想出的如此完美的人,所以越逼着自己表现得完美,越希望被别人接纳,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放弃这种对理想化自我的寻求,才能学会爱自己——真实的自己。

也正是因为她的自卑与自恨,所以她不相信别人会真的爱她,也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把事情做好。就算他人对她好,她也会担心失去这一切;就算她取得了成功,也会认为这一切很虚假。因为她不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这种感觉其实是一种自我怀疑。所以,要从抑郁中真正走出来,就要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并打破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以接纳真我。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自我接纳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当一个人可以停止自我的战争,停止对理想化自我的寻求,当他可以活得真实,而不是表演得完美的时候,找回真我也仅仅是时间问题了。但这一切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要达到内心深处的“感悟”,才能真正起到治疗性的作用。

联系人:谭力
手机:13504831747
地址:牡丹江市西牡丹街56号邮政路2号
E-mail: Tl827@163.com
电话:0453-6251747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谭力心理学校 黑ICP备17007170号-1 牡公网安备23100038000549号